乾隆曾为他的养云轩题诗:“水云养以湖,山云养以室。居山复近水,云相兹合一”。养云轩位居山脚,面湖隔廊,山上松烟石瘴汇成山岚,顺着山势灌入轩中;而水中的雾气,在晨曦暮霭中生成,向岸边涌送,于是,山与水的灵魂在流动的云霭雾气中交汇、融合。

漫思经过推敲、提取养云轩的诗意蓝本,决意在室内构建山水以“养云”。漫思在设计中,通过建构,塑造出内部的骨架,纵向的体块、横向的起伏,是以为“山”;经由动线的交互,引水景互为穿插,形成悠远的意境,是以为“水”。

中国人的造园哲学,讲求自然而至。漫思取“隔而不断”东方建筑哲学融入室内,以立面的体块、门廊等形式创造独立性与区域感,亦让流动的气韵贯穿始终。

茶室位于廊桥之侧,引一幅水景为序,通透的立面处理,强调了室内外的关系,又如同悠游漫步穿梭在景观庭院之中。

私宴厅与茶室隔水相望,设置可开可合的木制格栅门,既成为功能结构,又作为艺术创作元素,以一种虚的“隔”的方式,传达出传统东方写意,也让当代气质呼应而出。室外,林木葱茏成荫,自然和鸣;室内,原木浸润古朴的气质,温润端雅。

接待前厅,两侧中式方形灯笼饰于精致金属格栅之内,一道云纹浮雕的石桥序列其中。将贵重的木、古拙的石与轻盈的天光自然融合,利用现代化的手法,打造出一种贴合都市生活的东方意境,取意而不取形。空间形态源于感性,而成就于理性,通过理性的梳理再回到感性,情境重构所需要的场景,所有的路径和空间是内外呼应的、延绵的,内外同构,重重悉见。

路径对于建筑来说就是空间的灵魂,好的路径会成就好的设计作品。所有的设计细节都是在行走的过程中体验到的,游者、体验者就是空间参与构建者,所有的情绪效应和产生的情怀都会在行走中投射出来并体会到。

会所分为两个主要的建筑,引水景穿插其中。基于项目本身诉求,融合多元的功能空间,设计既需要兼顾不同空间的气质属性,又应在动线转换之中予以缓和,由此,水景的室内的动线构建将是空间最好的黏合剂。

“养云”之云,更多的是心境的描摹,是身居繁华看云卷云舒的泰然惬意。养的是一份天然的心性,养出的是一种众汇之美。